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体验——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1-05 18:49:00

体验——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数学组   孟勇惠
    在我们现在的时代,物质福利源源不断地涌进童年、少年和青年早期的世界,以至于出现了这样一种危险: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丧失关于这些福利是由劳动创造的观念,甚至完全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儿得来,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81条中提出,普通教育学校教育方向之一,应当使接受中等教育的人做好准备,“安置”他去从事工人和农民的普通的“粗重的”、平凡的劳动。应当不是单纯地教育他做好准备,而且要培养他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劳动的愿望、志向和向往。
    据报道,某中学老师早上从家里带一个鸡蛋到学校,并妥善保管好,等下午放学的时候再将鸡蛋完整无缺地交到老师手上。当天只有十来个学生能将鸡蛋完整无缺地交到老师的手上。这时老师才缓缓道来:一个鸡蛋,你们保护一天这么难,可想而知,你们的父母辛辛苦苦养育成人,每天要付出多少心血!你们的老师为了让你们成人成才,付出多少智慧和艰辛。这种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的“体验式”教育,让人耳目一新,也值得深思。
    “体验式”教育,从广义上讲,任何学习都是一种体验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体验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紧相连的。体验过程包括四个阶段:1、是个体亲历的阶段,即个体亲身经历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景阶段。这是体验的第一关。2、个体对上述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阶段。3、个体在新情境中检验所形成的观念的适应阶段。4、再反思,产生新经验的阶段,并不断循环。
    由此我想到我们四十中学的教育理念——成人先从搞卫生,摆自行车等所谓的“粗重”的劳动开始,训练学生做事严谨,讲方法、求效果的育人宗旨,正是这种好的行为习惯,不断的重复、循环,才有我们每年辉煌的中考成绩。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秘诀”之一,就在于从儿童的学校生活中的最初几步开始,就要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的同时也就是对劳动的认识,把劳动看成是智慧的体现。非常复杂的事情,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树立年轻劳动者的人的尊严感。
    我们班张佳栋同学期末考试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这是我和家长意想不到的,他的进步也震惊了我们11班。寒假里我反复思考我对他的教育过程:开学的军训中,他好动、懒散,在军训中与王子龙闹把门踢坏。进入40中学课堂生活后,天天忘带东西,不长记性,课堂上交头接耳,站没站相,坐没坐样,课下作业质量差,国庆节7天长假后,数学作业不完成,与家长在家里打扑克等等,他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和家长及时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统一的教育观念,从搞卫生和做好每天的记事本入手。在家每天刷碗,擦地,训练他的自理能力。在校,我们教室的讲台及前面的地砖全由他用抹布擦,每天两次——早读前、午读前,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他能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擦比较合适,用什么湿度的抹布擦既能擦干净地又踩不上脚印。记事本由同桌帮他查变为放学后自己拿着记事本对照黑板一遍遍自己查。办事的和搞卫生的细心、思考,做事的条理性,这些好的行为习惯过渡到学习中进行了良好循环,他的数学单元测试由70多分变成80多分,变成90多分,学习的进步,增强他的自信,更坚定了他主动参与劳动,帮助别人做好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只有在一个年轻人由于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显示了自己,从而体验到自豪感的地方,我们才能在个人精神生活中看到称之为思想力量的东西。作为劳动的学习的实质就在于,人愿意动脑筋,他有一种想进行思考,想到克服其中有许多困难的智力任务的愿望和志向。脑力劳动的欢乐——这正是一个人所享有的东西,如果他的精神生活中充满着对自己力量的乐观的信心和自尊感的话。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重视实践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学生去快乐劳动,用体验教育,演奏出劳动协奏曲。
返回

上一篇:2006年第一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