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难忘重庆之行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5-28 11:11:00

难忘重庆之行
数学组    朱玉涛
    带着对重庆的好奇,带着学校领导的嘱托,带着事先准备好的诸多问题,我们四十中学一行二十二人于2006年10月25日晚踏上了开往重庆的T9次列车,23个小时之后,我们的目的地重庆到了。初次踏上了这块令人神往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兴奋和激动,令我们没想到的是来到车站出口,第一眼便见到了夏校长那熟悉的身影,心中一下子便踏实了,后来得知夏校长刚在外地利用开会的间隙飞来重庆。与夏校长同来接站的还有重庆市第65中学的校长及多位领导,而且我们坐的那辆车便是由这位校长亲自驾驶的,可见对方领导对我们学校的重视。
    经过一夜的休整,第二天我们便开始了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听课学习。重庆第65中学位于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点开发区——巴山,周边地区现正处在大规模的开发之中,到2008年,学校就会四周公路环绕,交通十分方便。它建校于1964年,比我校的历史还早了十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从住地乘车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便来到了这所中学。校园面积并不大,据介绍大约有60余亩,学校现仅存有一所五层教学楼,在它的左侧,大规模的施工正在紧张进行中,这一切都与我校极其相似,这种相似的感觉更加深了我对这所中学的亲近之情。更加相似的可不仅是这个表面,而是学校的办学与管理理念。学校对教学的管理采取“红线”机制与奖励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所谓“红线”机制是指对每个教学科的三率——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设置红线,低于红线的班级或教师将会受到一定的“惩罚”,另外在此基础上也设有奖励机制,凡年终表现突出者均获得相应奖励,赏罚分明,大大激励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我校的管理极其相似的一点在于该校领导特别重视制度的落实,比如对课堂的检查,教案的检查可以说比我校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上午所听的两节课都有该校负责的领导听课并在下课时对当堂课进行评价和签字。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仅从这一点便可证明该校对制度落实的力度之大。
    这一天上午学校给我们安排了两节课,一节是九年级的“切线的判定”,另一节是七年级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上课的是两名青年教师,他们教师对当堂课的精心设计,与对课堂的高超驾驭能力让我们叹服。先说第一节,课上的引入与整个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过渡、衔接都很精妙,更令人意外的是学生出色的表现,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丝毫没有一点浮躁之气,秩序井然,每个学生都能跟着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踊跃参与,加之对教师在知识上一些细节的严格要求的落实到位让我感觉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绝对不是一两天能训练出来的,如果学生每堂课都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这种程度,还有什么知识是他们学不会的呢?我个人感觉,这可能与两个原因有关,一个是他们的班容量较小,每个班约在40人左右,单人单桌,便于管理;第二就是他们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这九年中,学校的制度、要求以及教师的管理理念是一致的,对学生产生长久持续的影响,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学风。第二节是七年级的课,学生的表现更是没得说,整节课都显得充满活力。两位老师给我的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他们给学生表达的机会特别多,且尽可能让学生表达充分,在一名同学表达自己看法时,其它同学都认真地听,没有一个人打断他,直到他表达完毕,相信这也非一日训练出来的,是该校长期以来的一种理念,这让我不禁反思起自己的课堂来,我的课一般还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来,一个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其它同学也都跃跃欲试,有的甚至坐着就喊了出来,还有时因一个小问题,全班都沸腾起来,我也曾一度因此而倍感自豪,但自有一次去其它学校听课,发现人家的学生表达能力比我的强很多时,就感觉自己的作法可能有欠妥之处,通过听了这两节课,我感觉懂了点东西,我的课上可能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听,听什么,今后我要有意识加强自己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与训练。
    为了好好利用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夏校长与65中学的程校长对本次活动安排可谓用心良苦。28日,我们参观了著名的“红岩革命纪念馆、渣滓洞”。一进入渣滓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国民党的党章,进入到这所监狱深处时,随处可见国民党为对其所关押的政治犯进行思想软化所写的一些标语。看过这些章程与标语,我甚至产生了一丝困惑——国民党的建党思想与教育方式并不比共产党差,很多地方比我们党的标语还要有说服力得多,但为什么最后却没有夺取政权呢?还是出来时,夏校长的一席话解开了我的迷团,“国民党的每一条党章都很好,但有几个国民党人士把这些都做到了呢?共产党的口号可能很直白,但每个共产党人都认真做到了,这就是成败的关键!”是啊,不执行,再好的制度也是废纸一张,废话一句,凡事都重落实。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也会有这种情况,有些班主任没有定花样繁多的班规,但班级却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些班对学生的每一个细节都制定了班规,可谓面面俱到,但班里还一团糟,这可能也是这个道理吧。
    “石家庄人民与重庆人民的感情,巴渝文化与燕赵文化的交流”,这是夏校长对本次活动的总结,感谢学校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机会,相信这次的学习会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产生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二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