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对初中历史课程评价的几点设想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8-10-05 23:02:00

 

一直以来,人们一提到历史学科,就会想到背不完的年代、人名、地名……这也是为什么学生会认为历史有趣而历史课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以为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历史知识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而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历史学科所占的课时量极少。因此,我们的历史课程只能以历史知识的线索性、时序性为目标,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知识体系。而这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对历史方方面面知识的需求形成了巨大矛盾。

第二,由于课业负担的沉重,中小学学生业余时间极其有限,这影响了他们课外知识的积累,使历史学科的人文素养教育功能大打折扣。

第三,初中生的年龄决定了其心智发展的局限性,理解力不足是其难以构建不同知识链接的重要原因,这不利于他们的记忆,死记硬背几乎成了他们唯一的记忆途径。

第四,单一化的选拔性考试,过分注重死板基础知识的考察,过分强调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力提高、知识升华的过程,这也导致了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浅视理念。

人是社会的,因此也必然为社会的某种力量所左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评价体系有相应调整是指日可待的。在我满怀期望的等待中,我对初中历史课程的评价也有一些憧憬,本着多样化和形成性的原则,设想如下:

第一,问答评价  包括两大部分,即问的评价和答的评价。“学贵有疑”,学生应当有质疑的能力,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疑问的产生,我们很难说他是否真正学到了什么。因此,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是所有进步的开始,即使这个问题很幼稚、荒唐。问是对学生思考、质疑能力的考察,答则是检验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提出疑问还要解决疑问,以合理的方式、恰当的途径成功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根本目标。学生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解决现存疑问的能力将得到考察。所以问答评价是评价体系的重心所在。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计时纪录学生的问答情况,作为一项指标来评价学生的质疑能力与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这或许很难以分数的形式呈现,那就不妨用语言、用等级来评价。例如,问的评价:A级,能够融入学习情景,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并善于提出有创新、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吸引全体学生的思考注意,促进教学相长;B级:能够融入情景,体验学习内容,但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只关注、满足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够提出一些知识化的问题,缺乏创新性与探究性;C级:学习被动,缺乏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不能积极思考,更不会主动提出疑问。

当然,三个等级并不能完全囊括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等级与语言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例如对某个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可以给出如下评价:A丙级,该同学对学习历史有较高的热情,能够融入学习情景,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有时能够提出有创新的问题,在质疑能力方面有较大潜力。

第二,知识评价  即我们现行考试方式对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知识的评价。它也属于答的评价体系,只是与以往不同的,它将作为整个评价体系中考察学生记忆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部分而存在。

第三,动手评价  以动手形式进行。历史学习能力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另外,初中阶段的孩子尚未退去孩童爱玩的天性,他们在动手方面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因此让学生通过仿制某种古遗迹、文物或举办历史展览、制作专题课件等方式,在动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失为一种良法。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往往是不全面的,对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的学习情况也是预计不完全的,因而教师只有资格对学生展示出的动手产品予以专业角度的评价,而这不应当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过程中学习情况的评价,对活动中学生的提高程度无表决权,因而应当站有此项活动综合评价的20%

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应当成为评价的最可信成分,但在指导学生科学评价自我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是袖手旁观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多个侧面认识和评价自己,例如在一次仿制古文物的活动后,学生应当如何科学的评价自己并为今后类似体验提供可以参考的思路呢?首先应当引导学生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全过程,例如前期谋划、后期准备实践、实践中的问题、修改后的谋划、具体操作及操作中的困难、困难的解决办法、本次活动对自己的启示、学到的历史知识等,在这样一个反思中,学生首先是将自己的活动进行了一次科学的整理,而后将学习所得的知识、技能、思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标准可以大家共同讨论制定。最后以分数的形式打出来,学生的自我评价应当占据50%

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纠正学生在评价中对自己盲目的弊病,同时也是小组之中合作意识培养与形成的一个过程。许多活动可能是小组成员协作完成的,对于活动中各成员的表现相互予以评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在小组探究中的主动性也是协调个体之间矛盾从而形成合作精神的过程。小组间的评价办法,由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完成。这个评价分值应当占有30%

第四,学期末自我评价  这一评价旨在培养学生的“自知之明”。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创办一所学校,并在校门口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认识你自己”。学生在学期末,对自己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做一个整体性回顾,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评价自己一学期所学,从而给出一个综合评价,这个评价中还应当有对自己不满意部分的评述。

我们可以从以上几种评价中看出,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内容的多元,也在形式的不唯一。既要有知识的评价,又要有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不仅有教师的把握,还应有学生的分析、说明、建议、评价;不仅有分数的形式,还可以是等级的评价,甚至就是文字的评述。

以上是我对初中历史课程评价的几点设想,有些已经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但有感于学生学习理念的整体性落后与各学科教学理念的不统一,仍感到实践起来很有难度,但我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评价体系有相应调整是指日可待的,我的设想也必然是一种有价值的思考。即以此文与广大同行共同探索。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四期

下一篇:2008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