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决定你情绪反应的ABC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3-09-01 10:23:00

 

看到2011121日燕赵晚报刊登了一篇文章“米饭被骂月余会变臭”,根据著名的三碗米饭实验,对米饭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说好话的会发酵,散发出香气;用力骂的会变黑发臭;而不理不睬的更糟糕,甚至会流出脏水。文章报道的是广东小学生做“米饭实验”:态度不同,结果确实不同。“米饭实验”得到了心理学家和量子物理学的理论支持,是真实可信的。此实验说明人的行为能对事物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我校在同一天下午请河北医科大学顾平主任给全体教工做了“情绪与健康”的讲座,讲到了“生气、愤怒、恐惧”等负性情绪会对人体的植物神经产生很大的影响,人的很多疾病比如糖尿病、哮喘、过敏、胃溃疡、头痛,甚至肿瘤都与人的负性情绪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知道了负性情绪对我们有这么不利的影响,不用说谁也不想拥有这些负性情绪,但这些情绪又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先看个故事:两个花匠去卖花盆,途中翻了车,花盆大半被打碎。一个花匠说:“完了,坏了这么多花盆,真倒霉。”另一个花匠说:“真幸运,还有这么多花盆没有碎。”

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呢?让我们看一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的ABC理论就会明白我们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ABC理论认为: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beliefs);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一般情况下,人们都认为是外部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了情绪和行为C,而ABC理论认为,A并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继A之后,个体会对A产生某种看法,做出某种解释和评价,从而产生关于A的某些观念即B。虽然这一过程因自动化而不经常为人所意识,但正是由这个过程所产生的B,才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换句话说,抑郁、焦虑等情绪结果C并不是由所发生的事件A直接引起的,而是由想法B所产生。

这一理论纠正了我们惯常的思维定势。通常我们会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即A引起C,而ABC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C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说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例如:有一个女孩,因得喉炎变得声音沙哑(A),于是整个人变得很畏缩、自卑(C)。在ABC理论看来,声音改变的事实并不是直接导致她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是她坚持认为女性的声音一定要娇柔清脆、富有女性化这种观念(B)才使她处于情绪困扰的状态。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个诱发事件,不同的观念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果。客观事件我们是无法左右的,有些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主观信念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控制的。虽然我们无法避免所有不合理的信念,但我们应充分认识它的存在,尽量减少其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不合理信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 “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等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是不可能全部实现的,当这种绝对化要求不能实现的时候,人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第二,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例如,有些人面对失败的结果常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导致自责、自卑的心理以及焦虑和抑郁情绪。而一旦将这种评价转向他人,就会一味地责备别人,并产生愤怒和敌意的情绪。实质是没有一个人能达到十全十美的境地,每一个人都应该接受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因此,应以评价一个人的具体行为和表现来代替对整个人的评价,也就是说,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去评价一个人。

第三,糟糕至极。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合理观念。对任何一件事来说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因此没有一种事情可以被定义为百分百的糟糕透顶。若人坚持这样的观念,那么当他认为遇到了糟糕透顶的事情发生时,就会陷入极度的负性情绪体验中。虽然不好的事情我们不希望它发生,但是我们没有理由说这些事情绝对不该发生。合理的信念是当一切已成事实,我们必须努力去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状态,在不能改变时学会如何在这种状态下生活下去。

在人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具有上述某些不合理信念,在人际交往中,有著名的“黄金规则”和“反黄金规则”,我们常常运用“反黄金规则” ——“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或“别人必须喜欢我、接受我”这样一些绝对化的要求,而他们自己却做不到“必须喜欢别人”。当这类绝对化的要求难以实现时,常常会对别人产生愤怒和敌意等情绪。当我们运用“黄金规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时,即使某些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我们也会以合理的信念来面对现实,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没有负性情绪,但如果我们知道负性情绪是怎么来的,经常和自己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就会形成合理信念的惯性思维,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或缩短负性情绪持续的时间,而不是压抑自己的负性情绪。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健康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返回

上一篇:2013年第四期

下一篇:2014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