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4-05-20 16:05:00

 

1230,我跟随河青小记者团队赶赴唐山,参加为期两天的采访活动。我早就听闻唐山被誉为“凤凰城”,至于为什么,我却一直不太明白。我问妈妈,妈妈却告诉我,这次的活动能告诉我答案。我想,这个答案多多少少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有些关系。这次的采访,在大幕还未拉开之际,就已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了。而这层神秘的面纱,还需要我亲自去把它揭开。

      一、启程——飞向蓝天

      这次到唐山采访,为了节约路上的时间,我们坐飞机往返。早晨刚到机场,一阵凉风就刮了过来,冷是真冷,但寒冷按捺不住我激动的心情,毕竟是我第一次坐飞机嘛!登上机舱,我发现机舱结构和高铁结构差不多,只是面积不同而已。找到座位,我扣好安全带,拿出安全说明书,认真读了起来。没过多久,广播中就响起乘务员叔叔的声音:“女士们,先生们,飞机马上要起飞了……”我赶紧抓稳座椅旁的扶手,看着飞机上了跑道,逐渐加速、加速,忽的就飞起来,腾空而起似的,那么快。越升越高,越升越高,我的心一下子紧起来。舷窗外的景物越来越小,农田、汽车、房屋……只能瞧出个大概轮廓,再瞧,那马路像一条带子,河水也闪着太阳的光。

  平飞时的飞机几乎感受不到颤动,因此我才有心情观察舷窗外的世界。啊!近了近了,离太阳近了;远了远了,离地面远了。我们在大地和天空之间徘徊,像只无拘无束的鸟儿,那么自在,那么畅快。高了高了,高起来了,窗外的世界模糊了,阳光变得那么刺眼,天空变得那么近,白云变得那么轻,仿佛一伸手就能抓下那一抹蔚蓝似的。

  二、地震遗址公园——怀念罹难

  到了唐山,坐上旅游大巴,导游李老师给我们讲第一个目的地——唐山大地震遗址公园的故事,1976728日凌晨34258,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震后的唐山是一片废墟。现存的遗址,也仅仅是一些凋零的旧屋框架、变形弯曲的铁轨,它们向人们诉说着极大的灾难。更让人震撼的便是地震罹难者纪念墙了,墙体距地上的水有19.76,代表着1976年,墙体的高度7.28,代表了72824万罹难者的名字都镌刻在这大理石墙面上,家属根据墙面上的坐标找到亲人的名字。站在纪念墙脚下,我们向罹难的同胞们默哀,我的心情很沉重,1976728,唐山会永远记住这个时刻,中国也会永远记住这个时刻。

  三、南湖公园——由“深黑”到“蔚蓝”

  几年之前,南湖公园这片土地还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由于对矿产的过度开采,造成地面塌陷,地下水涌出。一望无际的旷野上,到处是垃圾,污水沟遍地开花,原本清澈的地下水也被玷污成黑色,整片土地都黑乎乎的,同时还飘着腐臭的气息。天、地、人似乎都拉下一张深黑的脸,暗暗地,臭臭的。

  后来科研小组的叔叔阿姨来到这里,给南湖开出了一张“并非无可救药”的通知书,将腐臭的淤泥挖出,引清澈的青龙河水进湖,加上雨水、地下水,形成了总水域面积11.5平方千米的大南湖和小南湖。这张风景画变明亮了,垃圾山换了新颜,摇身一变凤凰台,路边满是格桑花和波斯菊。尽管这时候太冷,我们不能完全欣赏到南湖美丽诱人的风景,不过,我们已经通过冷空气,看到了那如梦幻般的南湖春日了。“化腐朽为神奇”,南湖便是鲜活的例子了。

  四、矿石公园——一部“唐山”煤史的立体记录

  煤是怎样形成的?煤形成的条件有哪些?煤精是什么?我国古代是怎样采煤的……这些问题你们都找得到答案吗?30日下午,我们来到位于唐山市路南区的开滦矿石国家公园,这个公园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可参观博物馆,地下就是井下探秘了。

  博物馆的导游阿姨从煤的形成开始介绍,一直到现代煤矿的开采方式,期间穿插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小电影和动画片,历史不仅可读可看,而且还可以触摸,这让我们对开滦煤矿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在地下井的探秘中,我们就“摸”到了历史。井下探秘由一个又一个的工作面组成,让我们从不同年代、不同时间去了解“开掘巷道——掘进——采煤”的发展史。这更是一部能亲身体验的“立体”的历史。在4D动感影院中,我们欣赏了一段影动、身动、心动的微影片,那感觉,真棒!

  五、返航——唐山,再见!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的采访活动就要结束了。31日上午,我们坐飞机返程回家。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走进唐山,但唐山,这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城市,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将来一定会有一天,我会再来到这里,看看那南湖、凤凰台,一品那浓厚的唐山文化。棋子烧饼、蜂蜜麻糖的味道至今还在我舌尖缓缓“萦绕”。唐山,再见!  

  今天看到的风景、学到的知识,似乎也在向我们证明些什么,暗示着什么。为什么会有地面的塌陷?唐山市的地下为什么会中空?大气污染为什么会日益严重?这些问题的答案无疑是一致的,更是不容否认的。煤炭等矿产资源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慷慨的馈赠,当我们肆意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是不是也该想一想,我们也该给大自然做些什么,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以后要努力的方向!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做好环境的保护,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深深的思考。

 

 

返回

上一篇:2013年第四期

下一篇:2014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