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4-10-08 14:07:00

 

 [  ]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发展学生的个人素质为根本,以提高课堂有效教学为目标,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文化建设。教师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发挥教学中的人格魅力,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通过数学的教学不断培养学生不怕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把数学教学与实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求实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高效课堂的开展。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德育教育 渗透

  新课改教学理念指导我们,教师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并渗透给学生,使之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当代教育目标明确指出,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应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如何把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更好的联系起来呢?下面就教师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谈一谈数学教师应如何挖掘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首先,挖掘自身潜能,发挥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不仅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例如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仪表等都在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需要做大量的准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发现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寻找教学中的德育契机。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首先,数学史的教学就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素材。在数学教材中,富含了大量科学家的数学研究成果,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因为数学教材中的很多理论成果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最先发现的。我国是初等数学最主要的发源地。在数学研究方面,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数学家。例如:古代的刘徽、祖冲之、杨辉、沈括等,他们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数学理论和成果。在圆周率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圆周率的产生与发展,它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首先计算出来的,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6位的人。祖氏公理的发现要早于世界其它国家一千一百多年;还有二项式定理一章中学到的杨辉三角,它的发现要先于其它国家四百多年等等。我国古代的这些科学成就是令世人瞩目的。现代数学大家华罗庚、陈景润等也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都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课堂中,数学教师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对学生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不仅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使得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明显增强,同时数学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也得到明显加强。因此如此生动而丰富的教学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培养学生不怕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数学中,不仅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们应努力挖掘这方面的素材,并结合伟大数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以及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还可以通过讲述著名数学理论的产生与发现的过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他们顽强的拼搏进取和勇敢面对挫折的精神。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数学态度不够严谨,缺乏钻研和探索的精神,为此数学教师可以给他们讲授一些数学家刻苦钻研的故事,如:阿基米德面对罗马士兵的刺刀,还要坚持做完一道几何题;高斯为了研究数学问题,要求他快要断气的太太“稍等一会儿,我马上就来”;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的讲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

  再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求实的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可以说数学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我们应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增长较快。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问题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的人口、资源的忧患意识,可创设相应问题让学生解决,使学生树立了人口忧患意识,明确人类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听任人口发展,势必出现生存发展危机,只有科学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全面开发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我们的聪明才智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利用科学知识探索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

  最后,发现数学中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古代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数学不但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更有对称的美、和谐的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可以说数学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启迪学生,让他们认识到:他们每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他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他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就可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之中。这样不仅在思想上教育了学生,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德育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代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各学科知识的教学,同时也包含着德育方面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把握各学科的特点,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现代化建设储备人才。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更应该做好德育方面的教育,更应该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当中。

 

 

 

 

 

 

返回

上一篇:2014年第三期

下一篇:2014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