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4-12-08 14:35:00

 

 机缘巧合,每次去广州学习,都必有收获。08年广州之行,“生本理念”让人眼前一亮;11年广州之行,观摩全国优质课展评,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了更深刻具体的理解;13年广州之行,综合各位专家的报告,我自己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打造有效课堂?”

  构成课堂的关键要素中,教材和人的关系非常重要。冯恩洪老师指出了传统课堂的三大弊端,其中关于教材使用的观点对我触动很深。他指出,教材是无差异的,而人是有差异的,这是一对矛盾。他讲了一个“红衣哥”的故事:高一学生,一节英语课只听懂了四句话“Good morning. Good class. Stand up. Sit down, 考试成绩为8分。他向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咨询,认为这个孩子如果选择适当的教材,从初中水平学起,三年后高考,满分150分,学生有可能拿到70多分,而如果一直像现在这样,那么高中阶段有可能8分就是顶点。是的,合适的教育,不一定使人卓越,但一定会使人提高。

  听到这里,我一下子想起了班里那些英语学困生,他们基础薄弱,跟上班级进度很是困难,更谈不上什么学习兴趣,英语课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煎熬;我还想起了那些英语学优生,他们基础扎实,头脑灵活,课本内容对他们而言不在话下,面向大多数学生的进度和难度,对他们来说有些太慢太简单。他们之间有着十几分,几十分的差异,但他们面对的教材、进度相同,合适吗?书和人的关系,很现实地摆在了面前。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有差异的学生,面对学情,面对参考教材,我们应该被赋予选择“我教什么”的权利,更应该承担起“我怎么教”的责任,因为我们的起点会决定我们的终点。教育正在接受科技发展,社会发展的挑战,教育已经进入了云时代,但人与书的关系似乎一直停滞不前。它的确是值得我们开发的一座富矿。

  有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研究。王洁老师的讲座我是第二次听,她每次讲座都有自己新的思考来和大家分享。作为教授,博士,研究员,她深入一线课堂,备课,听课,录课,改课,做课例研修方面的行动研究,这一点令我非常钦佩。她对于课堂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了细致具体的记录和研究,案例非常详实。她们进行课例研修,一节课要讲四五遍,并且录制,然后集体研讨,反思,并向专家专著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她们课例研修的反思,每篇都可以称之为论文,是在真正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对比自己的教学反思,大都是具体的优缺点的分析,从来没有想到过更深入更认真的去做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更没有去查文献,找资料。也就是说,自己的课后反思,特别缺乏思维含量,更多的是课堂记录。

  就具体的课堂来说,我听了两节同课异构的英语听说课, 所选为外研社教材,分别由两位老师来执教。老师的课堂氛围很好,词汇处理的方式采用了图片、形体语言、视频三种方法,形象生动,但是对听力部分的处理有些力度不够,因为听力材料本身较难较长,相信部分学生无法理解。老师的课氛围没有那么活跃,但是他对听力的处理采取了循序渐进,多个层次的处理,使学生在不同难度的要求下反复来听,对听力内容真正听懂,而不仅仅是限于书本上的几个勾勾画画的题目,此外,还追加了跟读和模仿的内容。就课堂时效而言,老师的课更受专家的青睐。我认为课堂的实效应该看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而不是只看老师设计了什么,展示了什么。

  我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尊重学生的差异,注重教学设计,并不断真正反思自己,我们不一定会卓越,但一定会进步!

 

 

 

返回

上一篇:2014年第三期

下一篇:2014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