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初探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4-12-08 14:35:00

 

中的第三点明确规定了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理念与我校近些年开展的以“生本教育”为理念的探索实践不谋而合。“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而为学生量身打造的教学和一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方面,小组合作是“生本教育”所倡导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反思教学实践,本文总结了一些常见问题并提供了一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字:小组合作学习 时机   评价 生本教育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提出了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其中的第三点明确规定了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与我校近些年开展的以“生本教育”为理念的探索实践不谋而合。“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而为学生量身打造的教学和一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方面,小组合作是“生本教育”所倡导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因为它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合作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被广大教师乐于采用。

  我校教师从教育理念的学习、小组构建、评价方式等细节入手,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此进行研讨和教研,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初步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效果。一开始,学生对这种新颖、轻松的学习氛围很喜欢,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明显得到提升,教师也被这种热情所感染,纷纷想出很多好的方法激励学生参与其中,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对这种热闹的课堂模式熟悉以后就产生倦怠心理,甚至有些学生在小组合作时有偷工减料、敷衍了事的不良行为。这些不良因素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效果,我总结了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遇到的问题和一些比较有效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影响小组合作学习高效性的因素

  1.分组不科学。我校班容量大,一个班内60-70人,以4-6人为一个小组居多,一个班少则1112个组,多则1617个组。一节课内光展示一个环节就占用很多时间,若只选取12个组展示,其他小组就只有评价的份,没有机会展示学生勤苦的准备没有得到正面的肯定,心理上感觉自己不够受重视,若几节课都没有得到展示机会,时间长了难免积极性会受到打击。此外,分组应该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兴趣、特长、成绩等均衡非配,可是由于班容量大,学生程度不同,尤其进入到八年级后程度明显有很大差异,很难做到小组之间水平相当。

  2.目标不清晰。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在小组内通过任务分工、互相协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会看到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有的组里爱表现的学生一直在表达,不爱说活的学生有时一声不吭,有的组在讨论时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有的组推三阻四、磨磨唧唧浪费时间。这与小组合作的分工不明确有直接关系,虽然有的班里小组有明确的分工,但是一名同学也许一个学期甚至一年都是同样的任务,这也是引起学习兴趣下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时机不成熟。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它是缓解课堂沉闷、发散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一个有效方法,教师在授课时也乐此不疲。但是有的课堂一味的安排小组交流的环节,不考虑这个问题是否有必要讨论,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是否充沛等问题,一堂课下来,学生几次三番的在座位上扭过来又扭过去,表面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而实际效果总不能差强人意。

  4.评价不准确。小组合作后的展示环节中,一般情况下发言学生经常说:“我觉得……”“我认为……”“我不同意……的观点”等说法,这样的表述完全是某个人的意见,并不能代表小组讨论后的集体智慧成果,这样把小组辛辛苦苦探究的结果抛到一边,其实就是否定了小组合作的必要性,也就更不能体现合作精神了。在这一点上,教师和其他学生在评价的时候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是简单的评价发言同学“你说的很对”“你的补充很正确”等,这样不单单没有及时指出问题所在,而且时间长了,学生的脑子里对于合作的意识和作用也就慢慢淡漠了。其次,在评价环节中,教师容易只关注发言或展示的同学,而在小组合作中有同样贡献的其他小组成员却得不到及时的肯定,比如:有的组长组织的有秩序,有的记录员记录的很认真,有的同学补充的很有条理等,这些好的做法也同样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及时的肯定。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途径

  1.目标明确。在小组内无论是4人一组还是6人一组,首先分工要明确,可以推选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分配任务、掌握发言时间和顺序,选择书写工整、速度快的学生担任记录员,选择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的学生担任发言员,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可以担任纪律监督员,控制小组的声音不要过大,以免影响其他组的交流。分工明确后,每到讨论时就可以各司其职,在组长的安排下有发言的、有补充的、有记录的、有演示的,不至于为了“谁干什么”再浪费时间。这样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成员的任务可以轮换,各小组之间也应该定期轮换,和不同的同学搭档能听到不一样的观点,担任不同的任务,对学生也是不同的锻炼。

  2.时机恰当。第一:重点、难点处。教师在备课时,应把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设计成问题,供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因为获得这些知识步骤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对于学习程度差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第二: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体探究。学生的思维活跃,对于一个问题往往可以提供很多种答案。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多侧面地获得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而通过小组讨论评出最优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局限于受限制,而且在创新思维上能有所突破。第三:在遇到发散思维的问题时,答案不唯一,学生思维角度不一样,知识面不一样,世界观不一样,不可能把所有可能性的答案都想全面。这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群策群力之下学生一边表达自己的观点,一边可以听取别人的观点,取长补短,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学会了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方法。

  3.评价完善。在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就是展示成果的时候,这应该是学生最期盼的环节,也是一堂课最精彩的环节,更是知识生成的重要环节。学生展示必须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指挥下有人发言、有人演示、有人补充、有人答辩。所有的展示都应该以“我们小组探究的结果是……”“我们认为……”“我们小组不同意……小组的看法”“我们小组还有……的方法”等语言开始,这样才能体现小组的合作精神,展示小组合作的智慧结晶。教师在评价的时候也应该充分观察小组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对于个人的优点要表扬,不足之处也要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对于小组整体的表现也要点评,有时间对没有展示的小组也要简略点评优点或不足。

  就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经常提到的“生活及教育”,在课堂上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不仅在知识上弥补了个人的局限性,通过小组学习,学生还应该学会积极参与一项活动,学会如何与别人合作,学会一种科学认真的治学态度。我们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广大教师要培养出能解决疑难问题的“高材生”,更要求我们培养出更多能够和谐与人相处、共建美好社会的高素质人才。青年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思考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让学生也充分意识到,在学习上只有提高小组合作的效能,这样才能把个人的才能发挥到最大,在生活上同样需要合作精神,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返回

上一篇:2014年第三期

下一篇:2014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