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教师园地>教研空间>教学天地

教学天地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4-05-08 17:58:00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1、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概述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列举营养物质在细胞中的利用。

技能性目标

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对小肠进行观察。

尝试制作小肠壁的模型

情感性目标

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功能的分析,逐步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教材分析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这节课内容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营养物质吸收后要由循环系统运输到组织细胞,前面学过营养物质的消化,后面要学习循环系统,本节课内容正好将两者贯穿起来。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肠为什么是主要的吸收部位,教学方法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思路,通过学生肉眼观察皱襞,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用显微镜观察小肠绒毛的内部结构,来逐层理解小肠适合吸收的结构特点。这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所在。其次本节课通过一个图表让学生对比记忆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最后简单介绍吸收到人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化过程。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使他们进一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3、认知分析

学生基础较好,对生物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于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和营养物质的消化都有一定的了解,已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能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对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可能对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能增大吸收面积,不容易理解。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探究发现

 

 

 

 

 

 

 

 

 

 

 

 

 

 

 

 

 

 

 

 

 

 

 

 

 

 

 

 

 

 

 

 

 

 

 

 

 

 

 

 

 

 

 

 

 

 

 

 

 

 

 

 

 

 

 

 

 

 

 

 

 

 

 

 

 

 

 

 

 

 

 

 

 

 

 

 

 

 

 

 

 

概括结论

 

 

 

 


知识迁移

 

 

 

 

 

 

 

 

 

 

 

 

 

 

 

两名同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首先我们先来复习

复习1、消化道各部位能消化哪些营养物质?2、哪里是主要的消化部位。

 

 

 

情境一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怎样运往全身呢?

 

营养物质消化后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就是吸收。请同学们来推测哪里会是主要的吸收部位呢?可以简单阐述理由。

 

 

情境二

小组讨论,主要的吸收部位应具备什么结构特点?

 

首先来读一则有关小肠的材料。

人体小肠大约长6米,直径4厘米,请根据数值速算它的面积?

 

小肠的外表面约0.75平方米,内表面可以达到200-4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网球场大小。内外表面积为什么差异这样大?

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就让我们通过观察图片和猪的小肠来寻找谜底吧。

 

 

 

这就是1、环形皱襞

环形皱襞能使小肠面积增加3倍,但这些结构还不足以使小肠内表面积增大这样多,还有什么结构呢?

 

这就是2、小肠绒毛 。它可以使面积再增加20

总结: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存在有什么意义呢?

 

通过图片进一步观察小肠绒毛的显微结构,说明小肠绒毛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

 

 

毛细淋巴管有什么作用呢?看一段动画

 

 

毛细淋巴管与毛细血管都是帮助运输营养物质的。大部分脂肪酸被吸收入淋巴管,剩下的被吸收入血管。

 

请同学们总结小肠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吸收呢?

 

 

 

 

毛细淋巴管与毛细血管也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营养物质容易通过。

板书

胃没有小肠绒毛,请再推测谁是主要的吸收部位。

 

情境三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那么消化道其它部位是否有吸收功能呢?让我们自学19页的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表。

 

消化道哪些部位还有吸收功能,分别吸收哪些营养物质呢?

 

 

总结吸收的定义。

 

 

 

情境四

营养物质被吸收后由循环系统运输到细胞中,他们怎样被人体利用呢?

 

 

 

 

这节课你学到那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讲完了,请你做回医生。

1、来为两名同学分析他们各自的情况。

2、为什么喝酒不宜过度?

3、便秘是中学生常见的现象,想想它是怎样形成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解释生活中的与吸收和利用相关的其它现象吗?受到哪些启发?

表演小品剧

甲:你怎么还这样瘦?介绍一下减肥的经验。

乙:我每天都吃的很多,但我还是这么瘦。

甲:我每天吃的不多,却这么胖,好像喝水都会长胖。

甲乙: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回答一摄入营养不同

回答二消化能力不同

 

 

 

 

 

回答 口腔初步消化淀粉;胃初步消化蛋白质;所有的大分子有机物在小肠彻底消化。小肠是主要的消化部位。

 

 

回答 通过循环系统

 

 

 

回答一小肠

回答二胃

 

 

 

回答 有毛细血管或面积大。

 

 

 

计算0.75平方米

 

 

 

 

为什么内外表面积差异这样大呢?

 

 

学生观察讨论

回答 在小肠的内表面有一些皱褶

 

 

 

 

 

还有一些纤毛。

 

 

 

 

吸收面积大。

 

 

 

讨论并回答 只有一层细胞,有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运输脂肪酸。

 

 

 

 

 

 

 

学生讨论

1、吸收面积大

2、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多

3、壁薄

 

 

 

 

 

小肠

 

 

 

 

自学

 

 

胃吸收少量水、无机盐、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填空:在消化过程中,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看图回答 葡萄糖提供能量;贮存备用

氨基酸重新合成蛋白质甘油和脂肪酸重新合成脂肪

 

总结

 

 

 

 

 

 

回答

 

 

 

回答。

 

板书

一、营养物质的吸收

 环形皱襞

                         小肠绒毛

小肠适合吸收的结构特点:面积大、壁薄、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二、营养物质的利用

 

 

5、教学反思

①通过本节课,对新教材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授课思路也有了新的认识。

②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小肠适合吸收的结构特点。其中小肠绒毛的显微结构里,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作用,采用多媒体动画来帮助突破效果很好。

③各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例如重点问题“小肠适合吸收的结构特点”采用探究式教学重点讲解;“其他部位的吸收”则采取自学的形式。

④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小肠绒毛增大吸收面积”这一点学生理解的不太透彻
返回

上一篇:血液是“生命之源”

下一篇:整式的加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