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文明校园>思想道德建设>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解读青春心电图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4-03-18 14:07:00

 

              打开心扉才能知心,师生知心才会开心,让我们一起来――

“你这小子,天生不是读书的料!真是朽木不可雕也!”这是十几年前回荡在一所农村学校教室里的怒吼。老先生暴跳的青筋,颤抖的双手,怒睁的双眼,有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深深地印在了当年刚走上讲台不到半年,年龄刚好16周岁的我这个小老师的心里。原来那时学校出于全盘考虑,决定实施“保优促良”的战略战策,像小星这样疏于读书、懒于思考、成绩在年级中总排倒数的学生,自然就成了“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特殊群体中的一员。那天正值语文课,老师请“有希望考重点”的同学朗读课文,小星满脸的不屑,在低声哼唱依然没有引起教师注意的情况下,索性将双腿高高地翘到课桌上,招来了老师的一顿暴怒。小星自此越发没了学习兴趣,初三没毕业就辍学了。

  十几年过去了,许多事都已然淡忘。惟有那一声“怒吼”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小星为什么要一而再地向老师挑衅呢?他是想存心扰乱课堂吗?后来接触了教育心理学,参加了“心理培训”专业学习,才知道小星之所以“大闹课堂”,是由于小星的心理出了问题,他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方法引起老师的注意,这是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多出现在不被老师关注的学生身上,而当年的老师给予一记怒吼是简单与粗暴了些。明白了这一点,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及时关心有失落感的学生,课上多提问,课下多交流,使学生不致于走到对立面去,像小星那样公开在课堂上挑衅。

  我国心理教育发展得晚,但近年来心理学在中学教育中被广泛应用,它既是教育的研究课题也是教学辅助手段,心理测量,心理咨询与诊断,均融入了教学。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建新博士的最新调查,目前中学生的躯体问题、心理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冲动行为等各项的分数均高于正常值样本,高达45%的未成年学生的行为问题中隐藏有不安定因素,已经成为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学习压力、异性交往、老师态度、父母代沟、同伴矛盾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近年来发生的硫酸泼熊,自残肢体等心理障碍事件,都说明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容疏忽,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十分必要。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陈会昌教授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的心理、生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性与个性的关键时期,同时还是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敏感时期,目前在中国也是承受学业、就业压力最大的年龄阶段。”目前,许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课,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注册心理专题网站,组织专家讲座,成立家长学校……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学生自己阅读一些心理学的书籍,对自己进行心理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读本》,就很值得一看。它将中学生在各年级可能出现的问题分册编排,每册涉及十二个方面的内容。各年级指导目标明确,可读性强。初一注重引导学生适应新环境;初二注重寻求自我,专心学习的引导;初三注重实现理想,做情绪主人的引导。既有适合学生自读自省生动而有趣的“情境扫描”,深入了解自己的“心灵追踪”,又有专家支招的“心理透析”,便于操作的“自我训练”,还有警世作用的“心灵鸡汤”。做为一线教师,我感到这套读本实用性很强。客观效果如何呢?我把书放到了班里的阅读角,学生立刻围坐在一起看起来。“这说的不是你吗?看后边专家怎么说……”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小D在几个同学的身后转来转去,想看又有些不好直说。我悄悄叮嘱看书的同学放学后把书给小D。因为小D自从上个学期在课外班认识了同年级的小A后,心事就重了,课上忙着写情书,回家忙着发短信,学习成绩呈直线下降趋势,老师找他谈心,他也承认这样影响学习,但自己难以控制。放学后,小D悄悄借走了《心理健康读本》。过了几天,我从阅读角拿回书来细看,里面的“心灵追踪”大部分已经填写好。字体不一。翻到第二分册的“特别感觉”一看,也已经密密地写满了个人情况。其中“心灵鸡汤”中的警语已用重点符号做了标记,还真是小D的字迹。这表明:我的学生接受了一次无声却成功的心理辅导。小D现在上课开始记笔记,作业也用心多了。更重要的是,又看到了他久违的天真而快乐的笑容。

  中学时代是基本完成心理、人格构建的阶段,也是最容易矫正心理问题的时期,中学生应该多读一些心理健康读本,不仅能从中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如疏解中考焦虑症等,还能使教师结合教学强化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培养身心健康人才提供有力的保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庭、社会不容疏忽的大事。如果您也是一位中学教育工作者,常常因为学生的种种问题而感困惑,甚至有如我当年的同事一样时常“大怒”;如果您是一位对自己的孩子感到越来越陌生,越来越困惑的家长,最急需的就是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并及时进行咨询,建议您也读一读这套《心理健康读本》,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找到症结,再面对孩子棘手的心理学问题时,就会多一份平和,多一份自信,多赢得一份尊敬……

返回

上一篇:成长之痛:自我中心

下一篇:让心灵关注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