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乐园>心灵家园

心灵家园

四十中学心理讲堂第五课:如何解决疫情居家下的“手机问题”

作者:科研处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20-03-11 18:05:00

近期学校的心理信箱里有家长谈到,疫情期间,孩子只能居家学习,但在家学习不够投入,上网课不专注,一心只想玩手机,家长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尤其是初三的学生,马上面临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家长更是心急如焚。跟孩子沟通,往往是讲道理不听,批评几句更不行,导致冲突升级,落入“吼式教育”的恶性循环,最终不欢而散。家长非常焦虑,求老师支招。

其实不管成人还是孩子,手机都是这个时代发展中回避不了的事物。手机的诸多功能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烦恼。

手机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学问题,更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综合性问题。只不过外在的升学压力与家长的望子成龙和孩子当下的心理状态、学习状态等多重因素叠加使得矛盾更加尖锐。因此,想通过简单粗暴的“吼式教育”立竿见影解决问题确实不易,需要家长和学生站在各自立场自我反思,共同努力,方能打破坚冰,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提高学习效率。在此我们立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从家庭系统的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步:家长的自我觉察

家庭是情绪单位,情绪问题也就成了亲子关系的“第一杀手”,所以当看见孩子玩手机时,作为成年人,家长首先要觉察自己的情绪。当意识到自己即将出现愤怒等消极情绪时,要控制自己,暂时离开当下场景,避免正面冲突,给自己也给孩子一个冷静的空间,避免冲突扩大化造成更为糟糕的局面。

第二步:冷静之后的反思

冷静下来之后,我们就要思考:孩子用手机是在查阅资料,还是在利用查资料时机偷偷玩耍?是沉湎其中难以自拔,还是在学习后的课间适度放松?是看到家长离不开手机行为后的模仿,还是内心孤独以期在虚拟的世界寻求安慰?家长自己做得如何?是否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第三步:将心比心 静心沟通

家长在冷静与反思之后放下身段,退却威严,以平等的身份就上述问题和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试着探寻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分析利弊。我们必须承认现代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了,未来手机也会伴随孩子的一生,与其把手机视为洪水猛兽,不问青红皂白地禁止孩子使用,不如尽早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认识,共同建立家庭中使用手机的规则。

第四步:以行取胜 因材施教

在弄清孩子玩手机的真实动机及归因倾向之后,根据不同家庭情况,制定针对性策略。

1.上策:远离诱惑。对那些高度自律,能正确归因的孩子,鼓励其远离手机。这是一种理想状态,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和培养。

2.中策:约法三章。对那些有一定自律性,但习惯外归因的孩子来说,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和孩子共同商定一个用手机的时间,到点上交,彼此遵守契约。

3.下策:强制没收。这种方法根据自己家庭情况谨慎使用,一段时间内可能取得效果,但也有可能为新的亲子冲突埋下祸根。

无论是哪种方法,家长都需要自律,需要以身作则。家长自己整天离不开手机很难培养出对手机无动于衷的孩子。正如联合国和平奖获得者日本的池田大作所言“尽管孩子们说不出,他们也能切身感受到父母的生活态度。与其向孩子灌输正义良知,不如父母在自己的生活中用身体力行来示范,可以说这才是最高明的方法。我认为:能够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归根结底,并不是教给孩子教育技术问题,而是父母本身作为一个人,是否能有正确履行职责的生活方式问题。”

父母回到家放下手机有效陪伴孩子,也会有助于解决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假如父母真的需要拿手机来工作,也一定告诉孩子,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避免孩子误解。

各位家长,如您在家庭教育方面遇到困惑,欢迎给我校心灵信箱来信:sishixinlixinxiang@163.com

返回

上一篇:四十中学心理讲堂第四课:科学面对疫情 ...

下一篇:四十中学心理讲堂第六课:今天,你吼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