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教师园地>教研空间>教学天地

教学天地

谈谈中学生的口语训练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4-03-18 22:07:00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具有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说明说话训练与阅读、写作相辅相成,是语文教学中重要内容之一。当今美国把舌头、美元和电脑作为三大战略武器,由此可见,说话能力是跨世纪人才的首要素质。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大多偏重写而轻于说,忽略了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中学生总有一天会步入社会,随着人际交往的扩大,说的重要性会日趋显著,“出口成章”的能力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说话训练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引导学生发表之欲的‘总枢纽’,……。”“言为心声”,说之前先必须先想,有时会边说边想,所以说话的训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必然促进思维的训练。正像有位老师说的:“思维清晰,说话才明确而又条理;思维深刻,说话才锐利而有容量;思维新颖,说话才意新而有创见;思维活跃,说话才敏捷而有机变。”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提高重视说话教学的自觉性,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促使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和逻辑性,有效地强化说的训练,培养说的能力,是学生身

受益。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坚持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

自初一新生一入学,即在语文课前开展了三分钟说话训练。每次一人或俩人,演讲内容每学期换一次:背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讲成语故事,介绍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或作品,朗读自己好的日记、作文,评述新闻等,说前要加以具体指导:说话要发音准确,通顺连贯、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每次发言都要有同学和老师的简评,鼓励表扬或指出努力方向,这样每天轮流下去,人人都得到锻炼,循环往复,持之以恒,既不影响讲课,又大大丰富了词汇的内涵,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阅读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阅读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大的比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就有了充分的时间保证,教师完全可以把说话训练与其他的语言能力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1、朗读。朗读是将书面语变成有声口头语的创造性艺术活动,是说话训练方法之一。在朗读教学中,老师要注重范读作用,用满腔热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练发音,学表情,练口才,好的文章还可以让学生给自己的朗读录音给大家听。在朗读中借助书面材料丰富词语,增强语感,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规范化,为以后的说奠定扎实的基础。

2、复述。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具有记忆文采结构、加深理解内容,掺揉口语创新的独特功效。因此教师在指导中,一定要注意把握一个“活”字。让学生通过不同方法,精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吸收其精华,融进自己的理解和创新,不要照本宣科,死记硬背,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及综合思维记忆的能力.

3、质疑。在课堂上,对课文中的疑难问题或教师讲解中的疑难之点以不同类型的提问,激发学生大胆发言,教师要不断提高提问的质量及深度,提问后给予恰当的评价,以便增强学生练说的勇气和信心。

4、讨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会时常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经常安排学生讨论。同桌、前后桌或全班展开辩论。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目的都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讨论中锻炼自己说的能力。

 三、作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作文可分为口头 作文和书面作文。“说”超前于“写”,又是“写”的准备和基础,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作文课时,教师出了题目,引导学生就命题、立意、取材、谋篇等方面进行口头作文,大家互相启发,谈个人构思,这样就打破了“千人一面”的状况,培养了学生说话的灵活性,这就为写打下了基础,经过说后的写,比原来说的更准确、完整集中。

口头 作文有时比书面作文更难 。如果平时不注重积累,正要用时,才觉得腹中空空。因此平时注重积累词汇。加强课外阅读,扩大视野显得尤为重要。口头作文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适当引导,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说话能力具有 综合性,必须把口语训练贯穿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到学生生活中,才能受到较好的效果。 

返回

上一篇:至情至理—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新课标下“过程教学”模式初探